文/战术海豚
虽然福建舰尚未正式服役,但早在它完成第8次海试,并在港口进行“洗白白”准备服役之际,众多军迷便开始关注中国未来的第四艘航母了。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,福建舰不仅寄托了中国航母发展的梦想,也让不少人对其未来产生了更高期待。然而,一些军迷认为,尽管福建舰具备了先进的技术,但由于仍然采用常规动力,其动力系统和吨位与美军最先进的“福特级”航母相比,仍然存在一定差距。
福建舰现如今已经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工作,等待着正式的服役仪式。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,它代表了中国航母技术的重大突破。尽管如此,部分军迷认为,福建舰作为常规动力航母,无论在动力组成还是吨位上,都无法与美军的“福特级”航母相抗衡。
展开剩余73%因此,关于中国第四艘航母的设计规格引起了热议。许多人认为,未来的第四艘航母必须配备核动力,并且满载排水量要达到10万吨,甚至12万吨,这样才能在航母领域全面超越美国。然而,这一设想虽好,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。那么,航母真需要大到12万吨才是理想选择吗?
显然,答案是否定的。航母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追求越大越强,航母的吨位和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平衡。如果一味追求巨大尺寸,强行提升航母的吨位,可能反而带来不利影响,甚至可能影响航母的整体战斗力。那么,为什么单纯的“增大尺寸”并不是好事呢?
首先,我们必须承认,福建舰虽然相比美国的小鹰号要稍大,但其设计仍有不完美之处。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约为8万吨,虽然在航母领域属于先进水平,但从甲板设计上看,部分战机的等待起飞区域与第三条弹射器的飞行跑道重合,导致这条跑道的使用效率较低。此外,福建舰与山东舰、辽宁舰一样,配备了仅有两部升降机,这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舰上调度问题。
这些设计问题显然与福建舰的尺寸有关。那么,为什么在建造时不直接将福建舰的尺寸做得更大一些呢?原因在于动力问题。作为常规动力航母,如果排水量突破10万吨甚至更大,必然会对动力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,这样一来,航母的动力可能无法满足需求。如果贸然增加燃气轮机的功率,不仅动力设备可能占用过多空间,而且会对战斗力产生不利影响。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便是一个教训。由于戴高乐号尺寸较小,装备的核反应堆功率有限,最终导致航母的最高航速仅为27节,无法追上美军航母的30多节航速。
接下来,未来的航母很可能会解决常规动力的局限,使用核动力后,航母的尺寸将不再受制于8万吨的满载排水量,而是可以达到10万吨甚至更高。为什么选择10万吨呢?这是因为美军的核动力航母的满载排水量通常都在10万吨左右。
美军是世界上航母使用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,几十年来,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核动力航母和弹射甲板航母的设计和建造经验。从尼米兹级航母到福特级航母,满载排水量一直保持在10万吨左右,这一数据反映了现代航母设计的成熟度,10万吨已被证明是最适合现代航母的尺寸。因此,对于中国来说,沿着美军的路线,参考已有的经验来设计航母,将是最稳妥的选择。所以,福建舰之后的下一艘航母,极有可能会选择在10万吨的范围内进行设计。
至于为何追求12万吨的航母不一定是好事,这点其实很简单。尽管航母的吨位越大,似乎越具优势,但其实航母本身是“寸土寸金”的,每一寸空间都需要精心规划。在没有现代弹射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建造经验的情况下,如果一味按自己的理解来设计航母,可能会带来设计上的失误,甚至浪费大量资源。如果最终设计出12万吨的航母,那么如何配置动力系统和舰载设备,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如前所述,参考美军现有的航母设计是最明智的做法。美军的10万吨级航母,无论在设计理念还是实际操作上,都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与完善。因此,中国如果照搬美军的经验,将有助于避免走弯路。然而,如果硬要将航母吨位做到12万吨,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建造技术尚未成熟,无法做到像美军一样“紧凑”的设计,只能选择“放大舰体”呢?
未来,随着福建舰和第四艘航母的建造和使用,中国军工的经验将不断积累。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,我们能够逐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设计思路,到了第五艘航母时,中国将能根据自身需求,决定航母的具体规格和尺寸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