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恢复了一点元气,结果却突然翻脸不认人了?
今年6月,阿富汗重工业部门突然宣布中止与新疆中亚石油公司长达25年的油田合作协议。这一消息令人震惊,因为中方刚刚投入了高达39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资金支持,塔利班却单方面撕毁合同,理由竟然是指责中方“技术不过关,未能履行合同义务”。众所周知,中国作为“基建狂魔”的美誉响彻全球,那么这到底是单纯的合作反悔,还是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原因呢?
6月17日中午,阿富汗单方面宣布终止与中国企业的石油开采合作项目。他们对中方首年承诺投入1.5亿美元,实际只拿出4600万美元不到三分之一的资金感到极度不满。同时,工程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,钻井速度慢了整整40%。此前承诺引进的新设备也始终未见踪影,中国工程师们只能苦心应付那些遗留自苏联时代的老旧设备。至于建设炼油厂的承诺,更是始终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,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。
展开剩余89%此外,阿富汗方面还提出,项目中有12名中国工程师缺乏他们认可的国际资质认证。实际上,这些工程师在中国均属顶尖人才,持有中国石油工业协会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,但阿富汗只承认欧美标准的认证体系,这一制度差异成了双方合作的一大障碍。
有趣的是,就在宣布终止合作的两天前,欧盟突然慷慨解囊,向阿富汗提供了高达1.61亿欧元的援助资金。对于财政陷入困境的塔利班政府来说,这笔资金犹如雪中送炭,极大缓解了其燃眉之急。几乎同时,巴基斯坦也向阿富汗提供了援助,释放了被堵在边境长达三周的600多辆满载货物的卡车,只需司机写保证书即可通关。同时,瓜达尔港也特意为阿富汗货轮开通了绿色通道,一艘载有两万吨化肥的巨轮顺利靠岸。
美国方面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政策方向也发生转变,不仅取消了对塔利班高官的通缉令,还通过各种渠道与其展开秘密接触。在多重外部选择面前,阿富汗政府面临极为现实的抉择——一方面是需要长期开发的油田项目,另一方面是可以立即到账的援助资金。对于一个连公务员工资都难以发放的政府来说,眼前的现金无疑更具吸引力。
塔利班官员随后声称终止合作纯属商业决策,但业内人士都明白,一旦信任破裂,后续修复几乎无望。
不过,我国对外工程项目一向以认真负责著称,为何会出现如此问题?
有网友一语道破天机:炼油厂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有稳定的水、电、路等基础配套设施,而阿富汗的基础设施状况极其糟糕。比如,从港口运送设备到油田,短短600公里路程竟然需要耗费整整5天时间,其中一半路段是坑洼不平的土路,大型设备运输速度极为缓慢。整个油田工地依赖柴油发电机供电,每天仅燃料费用就高达两万元人民币。
更为致命的是物资运输周期极长,一根钻井用钢管从中国工厂出发,经海运和陆运,抵达阿富汗油田竟需要整整两个月。在这种艰难条件下,别说建设炼油厂,连搭建一个简单而规范的工棚都异常困难。
真正准备建厂时,原本以为可以依赖苏联时期的勘探数据,然而几十年前的资料误差极大。图纸标注有油藏的位置,钻探下去却发现尽是坚硬的岩石。更危险的是,赫尔曼德省地下布满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,勘探车必须极为谨慎地绕开这些地雷,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。
阿富汗当地极端的气候也给设备维护带来巨大挑战。白天高温可达40摄氏度,设备被晒得滚烫,夜间温度骤降至零度以下,液压管时而变得软如面条,时而冻得硬邦邦。维修工人每天忙于更换损坏的配件,一个月下来竟要更换三次。
中国企业原计划大量招募当地劳动力,专门开设培训班,招收了300名当地年轻人进行手把手指导。然而三个月后考核结果显示,能独立操作设备的仅有40人。许多人连最基础的电路图都看不懂,更不用说操作高科技的钻井设备了。
关于工程师资质认证,阿富汗境内根本没有相关考点,想要补考只能远赴巴基斯坦,单程就需耗时10天,这无疑增加了认证难度。
项目一旦中止,中国企业损失惨重。仅一套钻井平台价值就达8000万美元,另外还有三年预付土地租金1200万美元。想要将设备撤回国内,塔利班倒是爽快同意,但要先缴纳两成的通关费。
不得不说,阿富汗的眼光过于短浅,只顾眼前利益,未能理解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深刻道理。
事实上,我国早在15年前就获得了阿富汗该油田的开采权,但由于当时战乱不断,整个计划只能无限期搁置。直到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,国家财政已是捉襟见肘,美元储备几乎枯竭,政府机构连最基本的薪资都难以支付。走投无路的塔利班政府才主动派代表前往中国寻求合作,且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:不仅承诺提供武装保护,还给予前五年完全免税的优惠政策。
最终双方签署合同,覆盖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,合同期限长达25年。新疆中亚石油公司信心满满,承诺第一年投入1.5亿美元,三年累计投资达到5.4亿美元。项目目标雄心勃勃,计划将每日产油量从200吨一举提升至2万吨,实现百倍增长。
中国企业承担的任务繁重,不仅负责采油,还需建设炼油厂和输油管线。合同中最严苛的条款之一是,开采的原油不得外销,必须全部在阿富汗境内完成炼化,换句话说,中国团队不仅是挖油工,更要从零开始帮助阿富汗搭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。
同时,阿富汗明确表示,如果中方未能在一年内履行投资承诺,合同将自动失效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一条款最终真的成了现实。
合作终止后,阿富汗经济形势更加严峻,原本预计每年能带来2亿美元收入的油田项目一夜之间泡汤。振兴经济的计划至少要推迟5年以上。尽管欧盟提供了紧急援助,但这种“输血”式资金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国际石油公司见状纷纷裹足不前,望而却步。
近日,塔利班政府似乎意识到局势不妙,开始态度软化,公开表示愿意坐下来认真磋商。毕竟阿富汗缺钱缺技术,而中国既有资金又有能力,双方互需资源,理应合作共赢。可惜信用一旦破裂,想要重新建立信任,无异于难上加难。
参考资料:
1. 阿富汗国际:《塔利班因合同违约取消与中国公司的里程碑石油合作》-2025-6-17
2. 观察者网:《塔利班欢迎中国投资并承诺保障安全》-2021-7-9
3. 中国新闻网:《欧盟向阿富汗提供逾1.6亿欧元人道援助》-2025-6-18
4.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:《中国正式获得阿富汗石油开采权》-2023-1-11
发布于:天津市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